微调的宇宙(fine-tuned universe或者fine tuning)描述的是这样这一个事实:既我们这个宇宙的各种基本属性(比如标准模型里的19个自由参数的值)都恰好符合生命的存在条件。有一些参数甚至非常“精确”,数值只要稍微变化生命就不会出现了。就好像有人专门把这些参数调好了,就为了制造出一个能孕育生命的宇宙给我们一样。这难道仅仅是一连串的巧合吗?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或者解释呢?(这个描述里“生命”有时被换成其他的词,比如“智慧生命”、“复杂物理结构”、“观察者”等。中文里探讨这个的材料不多,我觉得最好的入门介绍是万维钢精英日课里《一个让人寝食难安的世界观》,有兴趣的可以用百度找来听听。而英文的讨论非常多。如果英文可以的话建议从斯坦福哲学百科的词条开始看)
目前比较著名的解释包括以下两种:
1.与其说生命的存在是一连串可能性极小的偶然,我们的宇宙更可能是为了孕育生命而刻意设计的。而设计本身就意味着某种“设计者”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讲微调宇宙就是上帝存在的证据。可以预见的,很多科学家对这种说法并不感冒,他们就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2. 生命的存在固然条件苛刻,但这只意味着在一个宇宙中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而如果有无数个宇宙的话,则生命几乎必然出现在某些宇宙里,而我们又只会出生在能孕育生命的宇宙里。换句话说,微调宇宙不是设计者的存在证据,而是是多重宇宙(Multiverse)存在的证据。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有生命的宇宙里是一种“观察选择效应”(observation selection effect),一种类似于幸存者偏差的样本偏差。
(其实以上两种解释都是一种贝叶斯概率计算。微调宇宙意味着现有理论情况下生命存在类似一连串巧合,可能性很低:P(生命存在|现有理论)约等于0。而替代理论(比如设计论)中生命一定存在:P(生命存在|替代理论)约等于1。两者的概率有跨多个数量级的差别。那么根据贝叶斯定理,在考虑到生命存在这个现象后替代理论的概率就应该大大提高了。)
根据视角基础思维则另有看法:想找出一种深层原因来解释微调宇宙这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的宇宙“恰好”符合生命出现条件不需要额外解释。
1. 又一个人择原理悖论而已
之前我已经描述了人择原理悖论的产生原因:它从某个或者某些特定视角出发制定问题,而又不从这些特定视角回答问题,反而要以客观思维去找解释,悖论也就随之产生了。
而微调宇宙就是这样。为什么在分析宇宙基本属性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它们和“生命”的联系呢?客观中立地说,难道“生命”对宇宙来说有什么独特的意义,以至于研究宇宙就必然要分析“生命”?正常人不会接受这种假设。或者说我们只是在所有可能存在的概念里随机选择了“生命”,在研究宇宙时惊讶的发现它适合这个随机选择的概念出现?显然也不是。大家这么分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生命”。从人类,或者说生命体,的视角出发分析宇宙时当然会重视其和自身的联系。所以说微调的宇宙是一个以生命体的视角提出的问题。
视角基础思维认为,基于特定视角的问题就应该从特定视角解释。从生命体的视角来看宇宙的各项参数都符合生命存在条件并不预示着某些深层次的理论。其原因很简单:“我”必然发现“我”存在,也必然会发现这个世界符合“我”存在的条件。仅此而已。
2. 我是天选之子?
之间的理论解释太简单,可能不够直观。这里就用一个例子来具体论证一下视角在微调宇宙中的作用。
微调的历史: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思考:我有父母二人,祖父母共4人,曾祖父母辈直系血亲8人,以此类推。辈份越往上直系血亲的人数也就越多,而且是呈指数增长。如果上溯50辈,这个数字会达到一千万亿左右。当然追溯这么远的血亲里必然有大量的人重复出现,不然全世界人口都没有那么多,但我的祖先人口依然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其中的所有人都成功诞下后代,且其配偶又都恰巧是我的另外一个血亲。我的整个血亲链条上任意一人的生活轨迹只要有一点小改变,我都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历史上的一切著名事件都几乎必须按现有的情况发生才会有我。如果进一步考虑整个血亲链条都要特定精子结合特定卵子才能产下链条上的后代的话,不用上溯几辈,我存在的概率就是难以想象的小了。然而奇迹发生了,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我还是出生了。这难道只是一连串的巧合吗?更像是有什么力量把历史上所有事件都精心安排好了,确保我会出生一样。难道说,我是天选之子?
3.小明的错误
绝大部分人都会反对小明的结论。因为小明并不特殊,任何人从其自身视角思考都会发现自己的祖先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巧合事件才产下自己。难道能说世上的所有人都是天选之子吗?很显然,以某人的视角思考,就注定会得到自己存在的结论,无论那看起来有多偶然都不能作为自己是天选之子的证据。
我们也可以跳出特定视角,以客观思维分析:如果历史上某些事件发生了不同走向导致小明最终没出生(比如小明妈在怀孕早期摔了一跤导致流产)又能如何?这世界还是照常运转,不是说没了小明宇宙就失去了意义。小明错把自己在第一人称视角中的逻辑特殊地位当成了不受视角限制的、客观的逻辑特殊地位(或者说把第一人称下自己的特殊性当成了自己对宇宙的特殊性,视角思维和客观思维混用)。小明太自大了,因此才得出了荒谬的结论。
如果用多重宇宙来反驳小明的天选之子论就会陷入非常错乱的逻辑:出生概率极低的小明切实存在是因为有无数个宇宙,因此概率再低的事件也会在某个宇宙里变为现实。如此说来,我们观测到的所有事件岂不都是多重宇宙存在的证据?(类似观点是Darren Bradley和Alastair Wilson辩论的焦点)另外,这还牵扯到了小明的参照类问题,他是否有可能作为其他的观察者降生在某个宇宙中?作为观察选择效应(OSE)的结果,小明应把自己当做怎样一种选择所产生的样本?类似的种种问题都没有能让人满意的答案。最客气的讲,用多重宇宙论解释一个普通人的出生也实在是太“浪费”了,它增加了无数个庞大的实体才能自圆其说,而且逻辑也并不清晰。
4.我们都是小明
我们作为旁观者能清楚发现小明的错误。然而如果同样的论证也包涵我们每个人的视角呢?不从小明个人的视角出发,而是立足于所有人类的视角也可以同样说:从地球的整个生物演化史来看人类的诞生也是极小概率事件,那么人类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有某种力量确保了我们这个物种的诞生?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论点是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产物,那就把所包含的范围从人类再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生命”。这时我们就得到了所谓微调的宇宙:“生命”存在的概率如此之低,然而宇宙的基本属性还是让它得以出现了。同样的论证过程,仅仅是因为作为逻辑出发点的视角囊括的范围更广,包含了所有人,让我们都失去了旁观者的立场,就变得非常有迷惑性。似乎真的是需要某种高深的理论才能解释了。
而视角基础思维看来,视角中心的存在是逻辑必然,本身不包含任何新信息,自然也不能作为任何理论正确的证据。
(设计论的支持者对“不需要额外解释”有反驳,最著名的是一个叫做《莱斯利的行刑队》(Leslie’s Firing Squad)的思想实验。而根据视角基础思维分析这个思想实验恰恰暴露了设计论的逻辑错误,下一章我会细讲这个问题)